您当前位置:首页

长安区双争人物事迹展示(六)
发布时间:2025-09-28    来源:长安区网络中心    发文字号:
【字体: 】    打印
河北好人:容士彦
热心公益的容士彦老人,曾是人民教师,如今已是桃李满天下,30多年坚持捐资助学,资助100多位寒门学子,捐赠近60万元的爱心款,这位已经83岁的老人并没有因为年龄而放缓助学的脚步,不少面临失学的孩子,在他的资助下读完了大学,现在他还同时资助着20多名学生。
30年前,容老师在报纸上看到赞皇有个孩子因家庭困难面临失学,母亲又出了车祸,便定期寄钱给这个孩子,他说:“孩子是一个家庭的希望,如果孩子有了出路,就能挽救一个家庭。”从那时起,便走上了捐资助学的道路。
通过媒体,希望工程办公室、学校等机构寻找贫困学生的信息。为了帮助最需要帮助的孩子,他每次得到贫困学生的消息后,会利用暑假把助学金送到学生手里。如今,他的足迹几乎遍布赞皇、灵寿、井陉等石家庄周边山区。除了本地助学外,他还资助外地学生,乘坐火车去蔚县等地看望当地被资助的学生,不少学生受他资助多年,直到大学毕业。
除了助学,还常捐款帮助一些有困难的家庭和老人。虽然容老师帮助别人出手大方,但自己并不富裕。在走访的路上,他连一瓶水都舍不得买,但捐助别人却从不吝惜。他常说:“钱财都是身外之物,我们吃饱穿暖就够了。但孩子们的学习耽误不得。自己节俭点儿没啥,多省点儿,也许就能多帮一个人”。受父亲的影响,他的两个女儿也在资助贫困生。就连读大学的外孙也常常节省下生活费,捐给山区的孩子。容老师的事迹传开以后,周围很多亲戚朋友被他的精神所感动,也加入到了做公益的行列。2016年容老师成立了“助学扶老联盟”,目前群里的成员达到了600余人。如今岁数大了,容老师说,做公益更得争分夺秒,他最大的心愿就是让那些因贫困失学的孩子越来越少。课堂上教书育人,课堂外投身慈善。用一点一滴的小事累积成巨大善举,平凡的人做成了极不平凡的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