对长安区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
第53号(民生保障类)建议的答复
发布时间:2022-07-14    来源:民政局    发文字号:
【字体: 】    打印
 
 
对长安区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会议
53号(民生保障类)建议的答复
 
段其云代表:
您提出“关于发展托管式社区养老服务的建议”的建议收悉,现答复如下:
“关于发展托管式社区养老服务的建议”对当前的养老政策、养老现状及养老矛盾分析准确,建议合理。托管式社区养老服务”类似于我市开展的“社区嵌入式养老”是指资源嵌入、功能嵌入和多元的运作方式嵌入,在社区范围内引入专业化的养老服务机构,为社区及周边的老人输送各类养老服务,满足老人“在家门口养老”的愿望,对于社区里的健康老年人,可以提供日间照料、文化娱乐、康复保健、居家服务、助餐助医等服务,对于社区里的失能失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、慢病管理、康复治疗、心理慰藉、营养膳食等服务。
“社区嵌入式养老”作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一种模式,能够满足老年人就近养老的服务需求,安全照护不缺失;同时解决了独生子女家庭照护难题,便于随时探望,亲情交流不缺失;熟悉的环境、熟悉的邻居和朋友,增强了社区参与感,邻里之情不缺失。为此,2019年1月,石家庄市民政局、财政局、发改委三个部门联合下发了《关于加快推进小微型嵌入式社区照护中心试点建设的通知》,要求市内5区每个区每年建设2个嵌入式照护中心,为社区居家老年人提供机构照料、社区照护、居家护理等服务,收到了较好的社会效果和老人的欢迎。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,一是“社区嵌入式养老”的场地问题。省市许多文件及2021年颁布实施的《河北省养老服务条例》都明确指出新建和已建成小区配套养老设施的建设和补齐问题,养老配套设施建设及移交仍是目前主要问题,制约了社区嵌入式养老”的发展壮大;二是观念问题,特别是城中村改造的社区,部分社区居民对“社区嵌入式养老”认知不足,有明显的抵触情绪,影响了“社区嵌入式养老”的发展;三是政策的不延续性。2019年1月市下发的《关于加快推进小微型嵌入式社区照护中心试点建设的通知》,资金政策上的扶持规定只在2017-2019年时间内建设的机构,对后建的不再享受政策扶持,影响了第三方参与建设的积极性。针对这些问题,我区将结合您的建议及省市有关文件政策,采取如下措施:
一是由区民政局会同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、区住建局等部门及各街镇,根据省市文件规定,制定一套具体、清晰的公建配套建设、移交程序,督促各开发商严格按规划条件进行建设、移交,确保养老配套设施真正落地。
二是根据省市民政部门要求,以“嵌入式、多功能、社区化、广覆盖”为导向,充分利用社区闲置资源和新建小区养老配套设施,进一步加快完善区域养老服务中心、日间照料服务站点建设,积极推进“家庭养老床位”建设和居家适老化改造工作,主动上门为居家老年人提供专业化服务;推进现有居家养老服务中心、日间照料服务站点提质增效,积极开展生活照料、助餐送餐、康复按摩、文化娱乐等养老服务,努力打造一站多点、功能多元的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体,形成“15分钟养老服务圈”。
三是落实好相关扶持政策。按照《河北省养老服务条例》,协调发改、审批、住建、自规等部门对参与建设、运营区域养老服务中心、社区日间照料服务站、“社区嵌入式养老”的机构,在场地使用、证照办理、水电气使用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,减轻第三方运营压力和居民养老负担。
感谢您对民政工作的关心与支持,希望您以后提出更多、更好的意见和建议。
 
 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2022年6月27